
我國垃圾分類逐步進行強制實施階段,會比日本做得更好嗎?
從2019年7月1日起,上海率先正式進入“垃圾強制分類時代”,很多上海人民被“干垃圾濕垃圾”制裁,涌出一大堆垃圾分類的段子,比如有“豬能吃的是濕垃圾,豬不能吃的是干垃圾,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,賣了可以買豬的是可回收垃圾”。除此之外,大量的垃圾分類幼教產品、APP小程序、記憶歌曲層出不窮,這也說明,國家開始動真格整治全國垃圾分類了。
看見上海人民處于喝杯珍珠奶茶都要糾結如何垃圾分類的“水深火熱”之中,其他城市的網友頗有“幸災樂禍”之感,卻不知誰都逃不掉垃圾分類的制裁。住建部等9部門已聯合發文將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垃圾分類工作,2020年,北京、上海等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,2025年將普及全部。
也就是說,上海打了響頭炮,而這剩下45個城市也將陸續加入垃圾分類這場戰役中: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重慶,石家莊、邯鄲,太原,呼和浩特,沈陽、大連,長春,哈爾濱,南京、蘇州,杭州、寧波,合肥、銅陵,福州、廈門,南昌、宜春,鄭州,濟南、泰安、青島,武漢、宜昌,長沙,廣州、深圳,南寧,???,成都、廣元、德陽,貴陽,昆明,拉薩、日喀則,西安、咸陽,蘭州,西寧,銀川,烏魯木齊。
而實際上這46個城市大多數已經出臺城市垃圾分類政策和方式。身在長沙的小編,居住的小區已經掛好橫幅、布告板貼好公告、樓道垃圾桶已撤銷,每棟樓下按照“干垃圾、濕垃圾、可回收物、廚余垃圾、有害垃圾”這5種布置了分類垃圾桶。小編第一次感受到“干垃圾濕垃圾”帶來的恐懼!含淚從垃圾袋一點點掏出垃圾來回分類。但好消息是,根據《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》,長沙的垃圾分類方式應該是:可回收物、易腐垃圾、有害垃圾、其他垃圾,意味著垃圾政策進一步規范后,就不會有“干垃圾濕垃圾”這種恐怖的分類了QAQ!

國內的垃圾分類還處于從“垃圾入桶”到“垃圾分類”牙牙學語階段,和1980年就開始施行垃圾分類政策的日本相比,真是小巫見大巫。
日本是全球公認的垃圾分類做到了極致的國家,他們街道上干凈整潔都找不到垃圾桶,暴雨過后地下通道即使積水至腳踝,積水也如同清水一樣澄澈。那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?
首先,他們環保教育的成功世界有目共睹,孩子從很小開始就被灌輸了強烈的垃圾分類意識,垃圾分類知識就像“1+1=2”一樣融入到了國民教育當中。從幼兒園每個孩子就會身體力行地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,比如幼兒園午餐標配都有盒裝牛奶,小朋友們喝完牛奶后需要經過以下步驟后才能回收牛奶盒:
1. 在教室里,小朋友把牛奶盒里的牛奶喝得干干凈凈;2. 在裝著水的桶里汲水來清洗牛奶紙盒(不是在水龍頭下洗哦,那很浪費水的);3. 因為已經養成習慣,小朋友一個接一個的來清洗;4. 把洗好的牛奶盒水倒干以后放在通風透光處晾曬;5. 老師把前一天曬好的牛奶盒用剪刀剪開,方便收集;
6. 工作人員來收集小朋友們的牛奶盒。
其次,日本的環保宣傳做得很到位。每個行政區域由于人口分布不一,垃圾廠和垃圾處理能力也不一樣,所以在垃圾分類的種類和回收時間上也有所不同,種類一般在七八種到二十余種不等。每個外地人遷至新的地區居住時,除了要去區役所登記新住址之外,還要領取垃圾分類的指南和時間表。日本橫濱的垃圾分類手冊甚至多達27頁,518項條款,家庭主婦一般都會將手冊保存在家中,方便隨時查閱。